第(3/3)页 这话看似提醒,实则是明确的指向。 王明立刻记在心里:“是,部长,我会特别注意,相关报道都会严格把关。” 打发走王明,陈玉秀靠在椅背上,嘴角泛起一丝冷笑。 舆论的刀子,有时候比真刀真枪更锋利。 与此同时,在县政府另一间办公室里,刘鹏鹏也在行动。 他拨通了一个电话,打给了县招标办主任。 “老赵啊,‘滨河生态廊道’项目,社会关注度很高,你们一定要把工作做细,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……特别是对投标单位的资质审查,要从严从紧,不能有任何含糊!有什么情况,随时直接向我汇报!” 放下电话,刘鹏鹏胖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。 他和陈玉秀,一个在台前制造舆论压力,一个在幕后收紧程序枷锁,配合默契。 他们都自信地认为,凭借这种上下其手的方式,既能给李毅飞留下“能干、敢干、原则性强”的好印象,又能实际打击潜在的政商对手,为自己上位铺平道路。 然而,他们或许忽略了,或者说不愿意去细想,李毅飞能从基层一路走到今天的位置,他见过的风浪,识破的伎俩,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多的多。 就在陈玉秀和刘鹏鹏紧锣密鼓地布局时,远在省政府的李毅飞,刚刚听取完陈默关于近期几项重点工作的汇报。 陈默在汇报结束时,看似随意地补充了一句:“领导,多水县那边,‘滨河生态廊道’项目好像快要启动招标了,听说竞争挺激烈的。” 李毅飞正在签字笔尖微微一顿,抬起头,看了陈默一眼,目光深邃:“哦?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吗?” 陈默斟酌着用词:“目前没有收到正式报告。只是……听说陈玉秀部长在宣传口径上,特别强调了规范透明和营商环境。” 李毅飞放下笔,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,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,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:“知道了。” 李毅飞没有再多问,但陈默知道,领导已经把这句看似平常的汇报记在了心里。 李毅飞的沉默,有时比追问更让人感到压力。 第(3/3)页